70年前
为了保卫和平、反抗侵略
无数英雄儿女赶赴朝鲜
舍生忘死、浴血奋战
70年前,他义无反顾......年3月,当时陈世旦和连队的其他战友一起,从博白步行来到黎塘,坐上了北上的列车,那年他年仅18岁。
“我们夜里行军,趁着夜色想过鸭绿江去抗美援朝,却发现真是太难了!不管白天黑夜,美国的飞机都在天上狂轰滥炸,我们连60个人,最后能活着到朝鲜的只有3个人。”陈世旦说。
到了朝鲜,活下来的3人抱在一起,眼泪无声地流。擦干眼泪,他们赶紧就近挖了一个窑洞藏起来,晚上出去找到新战友,组成新连队,立即作战。往后的几天,他们经常是白天藏起来,避开敌军的轰炸,夜里去作战。
陈世旦:
我们去打仗,既是保护了朝鲜,也是为了避免敌人继续侵略祖国。他敢来到我们的边界耀武扬威,我们就一定要把他打跑!
陈世旦老人小心翼翼地从床头柜中取出一个袋子,一件件掏出珍藏了近70年的宝贝:抗美援朝军功章、立功证明书、和平万岁纪念章、写着“赠给最可爱的人”字样的搪瓷杯和军装……
“这些东西都是我这辈子最值得珍藏的老物件,是我一辈子最光荣的回忆!特别是这个喜报,我当时还在朝鲜,部队给我母亲发了这个喜报,她这一辈子都以我为荣!”摩挲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关防年1月14日发来的“革命军人立功喜报”,陈世旦老人双目闪着泪光,喃喃自语。
端午节,他和一列伤员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年,武哲民19岁,在丰台机务段工作。次年,他和许多铁路职工一样,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奔赴抗美援朝战争前线担当运输任务。年轻的武哲民如愿成为了原北京铁路局第一批赶赴朝鲜的志愿军。
武哲民(右二)和兄弟姐妹的合照
年6月9日,端午节。清晨时分,武哲民所在的包乘组已经行了一夜的车,他们和往常一样,把机车停在了隧道中,准备进行休整,不一会儿却收到命令——马上回到山洞准备机车,从古义站运送一列伤员,回到辽宁医院。这是他们入朝以来第一次白天行车。
当他们到达云田站时,突然出现敌军的飞机,只见它俯冲而下,掠过火车,开始扫射和轰炸。他们将火车停下,不敢贸然前行,情况万分紧急。武哲民心里压着一列伤员的性命,想着坚决要完成任务,突然心生一计。
作为司炉,他深谙蒸汽机车的构造和压力值,于是便不断添煤,加大火力,让锅炉压力快速升高,迫使锅炉的安全阀冒汽。正当子弹打下来的时候,一股巨大的蒸汽从安全阀喷涌而出,直喷天际。敌军看见此景,便以为是打中了机车使得锅炉泄漏了,在上方盘旋了一周后,离去了。整列伤员的安危得以保全。
战争在他身上留下了“历史的印记”南宁机务段退休职工高传生,现年91岁,山东泰安人。年,他跟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赶赴朝鲜。如今的高传生已经记不清,自己参加了多少次战斗,只有身上的伤疤还在提醒他。
战争中,高传生一心只有前进、前进、前进,受了伤却浑然不知。“那会儿我还在跑着,战友指着我的左脚说有血,我低头一看,才发现脚上被打了一个洞。”
在另一场战斗中,高传生险些丧命。“当时满天都是敌军飞机,太阳都被遮住了。”这个场景深深印在了他的脑海中。敌军的炮弹、子弹轮番轰炸,到处都是爆炸、子弹出膛的声响,高传生突然眼前一黑,晕了过去。“两个人抬着担架把我的命抢回来的,如果不是他们我就完蛋了。”回忆起脑袋上的伤,高传生扯出一个笑容,眼角却渗出了眼泪。
年轻时的高传生
跟随老英雄的回忆
我们仿佛穿越时空
回到了炮火连天的朝鲜战场
看到了在枪林弹雨中
出生入死的志愿军
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他们用青春谱写了
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
大家都在看多图直击!今天,这场全国直播到底有多圈粉?他在国外修铁路,炮弹就落在身边……通讯员
苏东海、卢运财、黄东腾、赵彦超、卢英玲陆莹
编辑
廖景芝
审核
刘志恒
南宁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出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