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冬至风俗冬至,是二十四个节气之一。《通纬?孝经授神契》:“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此日,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夜晚最长;其后太阳北移,白昼渐长。据古籍载,此节由来已久。周代建子,以十一月(亥月)为正(今以寅为正);秦沿其制,以冬至为岁首,称为“过小年”。到了汉朝,以冬至为“冬节”,称为“日至”,举行贺节之仪谓之“贺冬”,并且放假休息。沿至魏晋六朝,冬至称为“亚岁”,百姓在这天对父母尊长拜年。
我国古代对冬至节非常重视,而且有头贺的习惯。博白人把冬至作为节日,称之为“冬至节”。是博白人在每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日。此节,有喜庆丰收,为畜防寒之意。冬至节,人们有吃饺习惯,有水饺、蒸饺、盖米壹(又名簸箕吹)。包米饺的馅、作盖米壹的面料十分考究。米饺的馅,以蒜或葱为主,加以鱼、虾、蛋品和肉类;盖米壹的面料,以竹笋、凉薯、豆腐儿或豆腐饼、头菜、虾、猪肉、酱油等配制。不管米饺,还是盖米壹,其味道甚佳,且鲜嫩可口,男女老少都爱食。同时,冬至节,多数人家用菠菜叶包好饺子蒸熟祭祖先。由于米饺用水煮熟,故又名为“落水包”。
落水包是博白的一种非常有名的美食。每年冬至一到,我们就和北方年夜饭饺子唱主角一样,家家户户都自己做落水包吃着过节。外面天寒地冻,家里煮着热腾腾的落水包,一家人围着暖炉吃喝团聚,尽享天伦之乐。
做这个落水包,选用的是本地的一种细糯米,然后打成粉末。做落水包,最关键的一步是用开水把糯米粉搅拌,然后用力搓,直到把糯米粉搓成不占手的糯米团,整个过程大约要十五分钟左右。
落水包的馅料非常地讲究,馅料有瘦肉、鸡蛋、葱、蒜、鸡肉、鲤鱼。包落水包前,要把馅料经过精加工,并且每一种配料都要有一定的比例,在炒馅料也要讲求火候,一般炒到七、八成熟即可。
做落水包的工艺也非常地讲究。首先取一块面团,然后把它搓成圆圆地,然后用大拇指在面团上弄成一个窝,在窝里面装上馅,然后把这个面往中间凑,把多余的面团挤出来,好,一个圆圆的落水包就做好了。
落水包有三种吃法:水煮着吃、蒸着吃、煎着吃。可以将落水包像饺子一样的煮开,非常地香、软,口感特别地润滑,再加上这个鸡汤的美味,难怪尝过的人都赞不绝口。也可以用烫软的生菜叶子把这个落水包包裹起来,用生菜叶子包裹起来的落水包可以蒸着吃也可以煎着吃,煎落水包,在锅里放上花生油,油温要烧到五十到八十度,煎出来的落水包和水煮的落水包是完全不成的风味。煎出来的落水包,外面的生菜叶子和糯米被煎得香香得、脆脆地,而里面的因为加入了鸡肉、鱼肉,所以非常地清香,可以说是外焦里嫩,非常美味。
落水包有三种吃法:
1、刚才我们做的白白的落水包吃法呢就像饺子一样煮开的。
2、用烫软的生菜叶子把这个落水包包裹起来,这样保存的时间会更久一些,而且用生菜叶子包裹起来的落水包可以蒸着吃也可以煎着吃,和这个水煮的落水包是完全不成的风味。
3、还有一种就是先用花生油将用小煮过的香蕉叶或粽叶里面那一面涂上一层油(防止吃的时候粘叶子),再用香蕉叶或粽叶包好,然后就是将包好的落水包拿去蒸,蒸熟待冷却后就可以吃上美味的落水包了,此种吃法除了可以保持原有的美味外更添加了香蕉叶和粽叶中的香味,还可以将保存时间延长一些。
以往我们只有在冬至这个节气里才能品尝得到这个美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在平常的日子里也能吃到这种特色小吃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