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博白县高度重视大学生人才回引社会实践活动,以实施“乡村振兴”为主题,先后实施“三博回归”工程和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多个特色活动,激发青年才俊的创新热情,鼓励他们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创意设计中,以此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01
笔尖绘画乡情,增添村落韵味脚踩黄泥,头顶烈日,一群年轻大学生扛着三角架,提着颜料桶,拿着画笔,戴着草帽,全副“武装”活跃在村头村尾。大学生们把“学党史办实事”落实到贴近群众的创作实践中,用艺术气息助力乡村振兴,让边远小乡村“颜值爆表”。
▼笔尖绘画乡情剪影
“每幅墙绘的设计都有一定的用意,比如在江宁镇一个祖公厅绘画,采用具有好寓意的荷花和仙鹤,如莲子寓意多子多孙,荷花荷叶寓意和和美美,仙鹤寓意长命百岁。以及了解到当地有牵新娘和做社的风俗,在祖公厅外面的墙体设计中,左边是一把红色的新娘大伞,右边是老人在称社肉的一副风俗味极浓的乡情画”,该校指导老师曾曦说。
风俗味极浓的乡情画
围绕“建党周年”“乡村振兴”“村规民约”“乡村文化”“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家风家训”不同主题,运用中国画的绘画形式进行创意设计,以“亲民”的方式“图说”文明,传播社会正能量,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将促进村民崇尚新风,不断提升道德素质,助力了农村环境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此次活动,将爱党爱国教育、党风廉政教育、良好家风融入到村民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让村民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深刻感知博白县的良好文明风尚,为博白的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
02
艺术赋能乡村,助推文化振兴
聚人才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动力源。大学生孙裕卓说:“在这个具体的创作实践中,把‘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这样的活动落实到现实生活当中,这对大家对我们的学习艺术都是很有益的一件事情”。
乡村美育化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以艺术浸润乡村、以文化促进乡村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人民努力奋斗、创造幸福生活的内生动力。在本次活动,江宁镇绿佳村有一片闲置房屋、路边墙体,如今已被学子们设计打造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今后,这里除了可以为村民活动提供空间之外,还可陶冶情操。在聚集流量和人流多的不远处,学子利用废弃墙体重新改造、重塑分别成为“红色革命剧场”“古风古景”“未来向往”等多个亮点,吸引不少周边村民前来打卡。当代艺术正在以这种令人倍感亲切的方式渗透到在地居民的生活之中。
“大学生综合素质高、服务意识好、专业能力强,有拼劲、能吃苦,常见他们晚上还在作画。现在,我们村原本单调的墙变得生动了,趣味十足,充满艺术气息。”新田镇百岸村蓝瑜村支书说。
03
政校合作交流,共话乡村振兴
“让大学学子回归大自然,回归乡村是素质教育题中应有之义,而对乡村来说,培养学子对乡村的感情,是青年回归与再造乡村的第一步,进一步了解农村,热爱农村,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该校指导老师曾曦说。
乡村振兴,政校合作交流出新绩。乡村振兴,人才是重点。近年来,博白县大力支持北京广西博士生联谊会到博白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引导更多北京高校博白籍学子回馈和投身家乡建设大潮,助力博白老家乡村振兴发展,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博白奉献青春力量。积极召开推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暨优秀人才代表座谈会,深入基层、挖掘问题,为博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等工作献言献策。
北京广西博士生联谊会到博白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目前,博白县完善在外博白籍人才库,联合异地博白商会、博白中学、王力中学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等,持续做好博籍人才入库工作,为精准引才提供数据支撑,新增52名优秀人才入库。持续实施“三博回归”工程和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进一步吸引“博生”“博商”“博工”和在外乡贤回博创业发展,柔性引进博士、硕士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8人,招聘引进教育、农业等专业技术人才名。
来源:博白先锋(撰稿▍冯晓娟黄宗持)上博白网快速拼车!戳这里试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