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玉林日报
“臭猪圈”如何变身“香香厂”
一位养猪户在环保新形势下成功转型生产的启示
▲谢郁新(中)在检查盘香生产情况。
走近博白县文地镇三江社区江东一路,空气中飘来一缕缕若有若无的香气,令人心旷神怡。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美丽的湖水,绿波荡漾、波光粼粼,像一面大镜子,映射出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青山绿水畔,白砖蓝屋顶的猪场内,机器轰鸣,一摞摞叠起来的木架旁,10来个工人忙着盘香、烘干、搬运、分拣、打包,处处呈现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一年前,这里可是另外一番光景。
这座占地平方米大猪圈的主人,是文地镇堂兰村年的脱贫户谢郁新。谢郁新原本养了几百头猪,乘着猪价上涨的东风,获得了一笔不菲的收入。然而,随着自身和周围群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在此地养猪逐渐成为了环保的“包袱”,产业转型势在必行。
谢郁新虽然为人憨厚,脑子却很活泛。他细心留意到KTV、宾馆、酒店、洗浴店、办公楼等场所对气味的要求很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气味“顽疾”难以清除。他敏锐地嗅到了里面的商机,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他终于找到了打开成功大门的“致富钥匙”,最终决定转型生产“臭味杀手”——盘香。
盘香因香环绕成盘而得名,因悬挂形状类似灯笼,又称笼香。
“我们生产的盘香种类繁多,有燃烧12小时的,有燃烧24小时的,有檀香、茉莉、薰衣草、桂花、奇楠、玫瑰、艾草等气味,一盒批发价3块到5块不等,一种香一年产值能达万元左右。”已经成长为博白县胤香苑香纸厂厂长的谢郁新热情地介绍道。
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厂里的固定工人只有五六个,加上附近领回去串线加工的乡里乡亲,大概有80多人。串线操作简单,收益可观,能给大家赚点钱贴补家用。我们也吸纳了一部分脱贫户就业,下一步计划申请成为‘就业帮扶车间’,希望通过先富带动后富,增加他们的收入,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
“我每天送完孩子上学就来这里上班,到点就去接孩子放学,再拿点半成品回家加工,每个月大概能拿到元到元不等的工资。”30出头的黄姐对这份收益很满意,非常感激能有这样的机会。
在博白县胤香苑香纸厂,像黄姐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她们工作时间自由,不占用农忙时间,方便照顾老人和小孩,能同时兼顾好家庭和事业,让更多农村妇女紧跟社会发展脚步,不脱节、不掉队,每个月到元的收益对家庭来说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提起这家猪场的变化,附近的居民苏大姐欣慰地说:“这家猪场转型做盘香以后,水质好了不少,空气中再也没有臭猪屎味了,反而多了几丝淡淡的香味,家里的窗户可以常开了,每天闻着飘来的香味,我的睡眠质量也好了不少。”
盘香生产产生的废水很少,对环境的影响很小,这是文地镇猪场转型的一次成功实践。还因文地镇毗邻广东,博白县胤香苑香纸厂的盘香搭载玉湛高速的快车道,直供广东市场,销量火爆、供不应求。昔日的“臭猪圈”,也因此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味”的“香香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