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田野美丽如画,乡村道路四通八达,特色产业生机盎然,发展潜能加快释放,呈现一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壮美画卷。博白县自年成立乡村振兴工作专班以来,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围绕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目标,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路子。
▲俯瞰博白特色农业示范区。本文图片均为博白县委宣传部供图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博白县作为农业种植大县,建立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是广西杂交水稻最大的制种基地,支持和培育种粮大户,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任务4万多亩,完成5万多亩绿色高产高效水稻种植,创建富硒大米品牌。成功举办丰收节等活动,年粮食播种面积.89万亩,粮食总产43.09万吨,均居全市第一,实现全县粮食稳产增产。
▲阳春3月,在博白的田间地头,处处可见机械化春耕生产的景象。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该县坚持“固成果”“守底线”,严格执行“四个不摘”要求,高标准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形成“1+14”机构设置。健全易返贫人口动态监测和快速响应机制,推行防返贫动态监测“网格化”管理,织密织牢动态监测网。
严格落实结对帮扶机制,择优选派多名干部担任工作队员(第一书记名),安排2.71万名帮扶干部开展联系帮扶脱贫户,安排名干部跟进帮扶监测户。通过落实“一户一策”精准帮扶计划,全县户脱贫户和年以来新识别认定的户监测户全部落实了针对性帮扶措施,实现所有纳入监测的“三类户”精准帮扶全覆盖。
▲博白县龙潭镇南坡村蔬菜种植基地抢收场景。
围绕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全面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安置点已全部纳入社区管理,并完善安置点基础设施和物业管理、卫生医疗、教育、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务功能,有效改善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持续投入资金和项目建设。年共筹措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万元,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合理用于全县产业发展、转移就业、社会保障、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
盯准特色产业“总钥匙”
博白县立足特色优势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创建现代化特色农业示范区。依托“一园三带五区”产业结构布局扶持的沃柑、菠萝蜜、火龙果、青柚、奶水牛、麻竹、桑葚、桂圆、优质稻、那林鱼、林下中草药等特色产业逐年发展壮大。建立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17个,博白县“一起同甘”沃柑产业核心示范区、博白县桂牛奶水牛产业示范区、博白县富山柑橘产业示范区等3个示范区获得自治区级四星级示范区称号。
▲博白县菱角镇三华农业沃柑基地,工人正在包装沃柑。
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年组织企业开展农特产品直播访谈、特色农产品展销会等活动,全面拓宽了县农产品销售渠道。组织了广西三桦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参加农业项目签约仪式,签约额多万元。
绘就乡村建设“新蓝图”
该县通过党建引领、党群联动做好乡贤聚力助推乡村振兴大文章,成立屯乡贤联谊会共个,覆盖全县个屯。春节期间,乡贤捐赠1.5亿元助力乡村建设,协助谋划和规划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协助“三清三拆”,完成个村庄基本整治和“两高两道”沿线多栋建筑改造任务。
▲乡村“蜕变”,博白镇大良村大平坡绘就乡村美丽图景。
结合具有客家特色的文化资源,匠心独具融入王力、朱光、朱锡昂等红色文化元素,打造了博白镇大良村大平坡、博白镇富石村大岭脚屯、博白镇绿珠村九村屯、永安镇永安街社区稔子坡屯、旺茂镇旺茂村对门岭屯、双凤镇良荣村良规湾屯等6个典型示范点,在全县谋划了85个试点屯,成功申报专项资金用于沙河镇礼安村、菱角镇菱角村打造自治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屯建设。
▌本文来源:南国早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