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玉林很出彩。这个春节,玉林民俗上了央视。播出了我市博白县凤山镇武卫村钟屋园的客家人过年习俗。展现了客家人写春联、贴春联、担柴、牵牛、放鸭、做社、年夜饭、祭祖、烧鸭儿笼、抢花炮头等年俗。让很多游客对玉林年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所谓“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玉林,舞狮舞龙舞麒麟,唱采茶、粤曲贺新春,成为数百年来玉林人欢庆佳节的传统习惯,而过元宵,民俗活动也丰富多样,玉林人则是通过挂花灯、煮汤圆、祭祖、年例和偷青等方式欢庆。
在博白县龙潭镇,元宵节从当天早上8时,舞狮龙活动一直持续至傍晚,由舞龙、舞狮开道巡游,街上有民俗绝技舞龙神表演。这是自明、清以来就成为当地街民一道传统的民俗新年文化大餐。而大坝镇在元宵节有民间游神活动,群众通过迎神、唱戏、请神、生侗、游神、送神等六个主要环节的活动,表达了群众对自然精神的崇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玉州区包汤圆、做“生菜包”在玉州区,不少村庄的村民不仅包汤圆,还要做“生菜包”。意思是过了元宵节,春节就过完了。而吃上生菜包,预示着一年的日子充满生气,生财有道。
陆川县清湖镇自制灯笼穿街过巷 在陆川县清湖镇的居民,家家户户会结伴上街,手持自制灯笼穿街过巷,欢度元宵,鞭炮齐鸣,热闹非凡。还有一些乡镇如横山、大桥、乌石、良田,元宵节有唱客家山歌,邀请亲朋好友前来吃饭的习惯。客家人“偷青” 而在博白、陆川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元宵节有“偷青”的传统习惯。所谓“偷青”其实是到地里偷别人的农作物,拔个萝卜,偷几把青菜。元宵节的晚上,人们可以去“偷”一点菜园里的青菜,间或有骂那倒好,因为据说挨骂得越刻毒就越“旺相”。客家话生菜谐音“生财”;萝卜也叫“菜头”,音近“彩头”;蒜音同“算”,取其意为“好打算”。玉林人“挂灯” 玉林人过元宵节,大多是在正月十六,与“挂灯”有关系。民间凡上年生子者正月初十便开始“挂灯”(灯为竹架纸糊的五彩宫灯),至正月十六日即告结束,故有“十六元灯”之说。北流新圩镇玉虚宫扭秧歌、撑旱船每年的正月十六,北流新圩镇玉虚宫都举行闹元宵民间民俗活动。活动主要是进行拜祭道教里的北方玄武大帝。村民及相邻乡镇的村民聚集,有舞龙、舞狮、舞牛、扭秧歌、撑旱船等众多精彩的闹元宵活动。
北流南部“年例”开启 在北流南部,有一个节日比过年还要热闹,那就是每年一度的年例。所谓“年例”,可解释为年年有例,俗语也叫“饭期”。北流上里传统民俗“年例”最早从初六开始,一直延续到二月初。也有“年例”是在元宵举行的,如在北流南部的乡镇,很多农民就在元宵节这一天过“年例”。每家每户除了在家中烧香祭祖外,还举行放烟花、舞狮舞龙、放电影、唱采茶戏曲等各种庆祝活动。晚上,每家每户大摆宴席,路过的人都被邀请到家做客,欢度元宵。像在北流市六靖镇、大伦镇、扶新镇那一带闹元宵一般会持续3天,民间艺术飘色巡游是重要的庆祝活动,热闹的场面吸引不少周边县市的群众前往观看。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禁止玉林日报社以外的公众平台转载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玉林日报微报由玉报传媒出品版权声明玉林日报|微报图文采写:詹丽萍
图文整理:潘泓霖
责任编辑:潘泓霖值班编辑:宋建州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