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
是棯子花开遍山野的季节,
那粉紫色的花,盛开如桃,
如少女绯红的脸,
让你欣喜若狂,
让你流连忘返,
一枝枝、一丛丛、一簇簇,
浓装淡抹,姹紫嫣红,争妍斗艳...
在双角峰,在飞凤岭,在雷公岭,
成片的棯子花开得灿烂艳丽,
紫中带红,粉里透白,
点点黄蕊,纤纤丝丝,分布均匀,
灿若红霞,绚丽多彩……
棯子,书名桃金娘,
别名:岗菍、稔子树、乌肚子、山棯子。
一般五月开花,八月成熟,
边开花边结果。
果可食用,也可酿酒。
据说棯子酒的补肾效果超棒!
棯子的功效
很多人只以为棯子果是一种普通的野果,却不知道棯子其实非常滋补!
棯子为天然野生补血珍果,说是“乡下人的补血汁,城里人的红桃K”。另据《本草纲目》和《中药大辞典》记载:棯子果含有黄酮甙,有养血、止血、安胎、涩肠固精的作用,用于贫血,病后体虚,神经衰弱,耳鸣,遗精。不但其果实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根也可入药,药性平,味甘涩,活血通络,收敛止泻,主治风湿骨痛、腰痛;其花和叶子也有药用价值,棯子叶可以收敛止泻,止血,用于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痢疾;外用治外伤出血。棯子根,可以祛风活络,收敛止泻。
棯子为何叫桃金娘?
关于这果实为啥叫桃金娘,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宋朝时,有一个姓桃名金娘的女子生了小孩儿,婆婆为了给媳妇的身体补虚,在月子里给她吃了许多补药。像人参、鸡血藤等,可是这些药材都非常燥,等桃金娘出了月子后,身体非但没有补好,反而更坏了。腰痛、腿痛、拉肚子,婆婆见此吓坏了,赶紧请医生救治,可一连多日也治不好。时间久了,桃金娘就打不起精神来了,脸色也不好。有一天,婆婆上山打柴,看见这种花非常好看,就采了些回来逗媳妇开心。桃金娘心血来潮,让婆婆给她煮水喝,婆婆想这花这么美煮水喝了肯定面色也好,就用这花煮了水给媳妇喝了,没想到桃金娘喝了这水精神头竟好多了,婆婆就给这花叫桃金娘,后来,人们把这果也叫桃金娘。
棯子的爱情故事?
棯子,其谐音接近“念子”。据说,棯子之所以有“念子”的说法,是与一个悱恻缠绵的爱情故事有关。古代一位足以跟杜十娘相媲美的青楼才女——桃金娘,在与一个赴京赶考的落魄书生偶遇之后,相亲相爱,无奈卿卿我我的花前月下终究抵不过功名利禄,书生最后不顾一切去赶考了,之后杳无音讯,死生未卜,故事的男主角也许变心,也许遭不幸,也许无颜归来,总之就是消失了。余下的半个故事,就只有桃金娘一个可怜的人儿苦苦支撑着,至于一生痴情等候的桃金娘到最后有没有化为“望夫石”,不得而知……
棯子,
是童年的一种情结,
是故乡的一种象征,
对我们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
有很多抹不去的记忆,
待到八月棯子成熟时,
让我们相约一起到山上摘棯子去,
一起找寻那快乐的童年时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