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地街,原来叫东门坡,有歌谣曰:“头戴双角帽,脚踏东门坡,谁人葬得到,代代子孙穿黄袍。”这虽然是民间的一种喻想,但也说明东门坡是一处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东门坡是一片开阔的平原盆地,周边村落环绕,有十数个之多,民谣曰:“东门、背村、龙眼塘,洋底、塘弯、北火江,丹垌、坡塘、车子铺,湴坡、黎垌、山珠琅.......”此歌谣在儿时母亲就教我唱熟了,并教我:“你的老家就在车子铺村,长大后出到外边,只要你能唱出这首歌,人家就知道你是哪里人了,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民谣,村里的人都会给你提供方便和帮助的。”所以,东门坡是个很有人气、灵气和生气的好地方。
东门坡原是车田乡管辖的,所以车田中学始建于东门坡上。车田中学规模很大,所有校舍大部分是四檐跌水的平房结构,不但有像样的学校办公大厅和教室、宿舍,还有图书馆、阅览室、文娱活动室、大饭堂、大操场、篮球场,有农作耕地(现今:居西一条街一带),由老师和学生种植的农作物有:玉米、花生、黄栗(小米)、红薯、黄豆之类,可供师生改变伙食。还有一口大水井,水量充足,终年不枯,是个天然好井。
年春,车田中学迁到凤山,成立凤山中学。搬迁后,车田中学校舍留作东门小学使用。东门小学设高小、不属完小。
年,上面把车田街与东门坡分开,以九州江为界,九州江东边的车田街划给栾川县良田区管辖,西边留给原博白县宁潭十区所管辖。从此东门坡就自然而然的成为集市,定名为东门街。随后建起了大粮仓,用以接受宁潭、英桥和东门坡周边村庄的公粮、购粮。
年,黎湛铁路始建。年五一铁路建成通车,成立了火车站。由于火车站靠近坟地坡村,故取其谐音:“文地车站”。文地车站是博白县境内唯一的火车站(现已不再唯一,博白县城新增博白车站)黎湛铁路通过东门坡中部,并且直通东门中心校办公厅中心。故此,中心小学被转移到(今山文行政村的山珠祠堂)去了。约一年左右,东门中心小学在东门坡西边的大庙堂和李氏宗祠整个山坡上建设了新校舍(即今文地中心小学和一初中处),中心小学才从山文搬了回来,我就是新校舍的第一批学生。
(未完待续...)
来源:文地光影作者:黄永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