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林,各式各样的美食小吃店大都藏身于小街小巷中,毫不起眼,但一到饭点就热闹非凡,家家都大排长龙。在博白三滩镇市场上有这样一个米粉店,自开张以来,基本上都是上午11时开门,下午3时关张。许多食客为了吃上一碗这里的米粉而排起长队。
老板秦志强说:“来!尝一碗三滩米粉!”
“这里的米粉,好吃!赶紧打包,要不就没了!”在博白县三滩镇市场上的一个米粉店,排起了七八人的打包队伍,个个手上都拿着塑料袋等打包。一位正在排队的村民告诉记者,这家的米粉只卖到下午3时,过了就只能等第二天了。一个小镇的米粉店这么牛?3时过后就不做生意了?有没有这么好吃?网哥决定亲口尝一尝。
排队的时候网哥打量了一下,米粉店的布置似乎没什么特别,三口大锅一字排开,一个是开水锅,中间的是汤锅,靠门口的是牛腩锅。把事先基本熟了的米粉放进漏勺,再放进汤锅中略煮,一次,两次,三次,捞出沥干后倒进碗中,舀一点清汤,加一勺牛腩,一碗香喷喷的牛腩粉就煮好了。过程看起来没什么特别,但老板秦志强煮米粉的姿势却一板一眼,非常赏心悦目,整个过程就像表演一样,高高举起,轻筛两下,重复三次后倒入碗中,加上汤水和牛腩就成了,光看动作就让人食欲大开。
香喷喷的三滩米粉,料很足。
米粉比玉林这边的要细一些,吃起来特别入味,是专门定制的;汤汁浓淡相宜,入口留香;牛腩略脆爽口,吃起来别有一番滋味。尽管已经吃了午饭,但网哥还是忍不住又吃了起来。“我自创的!”说起牛腩好吃的秘诀,秦志强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腼腆地说年轻的时候特别喜欢看《故事会》,有一次看到一个故事提到煮牛腩的秘方,别人都是一看而过,他却上了心,试着按里面的方法来炮制牛腩,经过多次尝试,终于成功调制出自己的独门配方。小店开张以来,基本上都是上午11时开门,下午3时关张,“人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我是粉威不用卖太久。”秦志强这样说道。(记者禤繁)
在北流民乐镇,有一位七旬老人做的花生馅糯米糍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一般不够3个小时就销售完毕——
不够3个小时就卖完的花生馅糯米糍容山容水容天下,好山好水好美食。在大容山脚下的北流市民乐镇,除了大家熟知的芥菜包美食外,还有一种民间传统美食——花生馅糯米糍。喜爱吃糯米的朋友们一定会记得:轻轻的咬上一口,糯米的口感相当柔软兼有韧劲,加上浓香的花生馅,真让人回味无穷。这里的花生馅糯米糍绝对不添加任何的糖精、色素等食品添加剂,真正是全生态的绿色食品。
日前,笔者来到民乐镇南庆村石路头组陈桂友家探访花生馅糯米糍制作过程。今年70岁的陈桂友与爱人彭千英从事花生馅糯米糍糕点制作已经有20多年。陈桂友一家都是居住在农村,一直从事着农业生产工作,说起从事加工糯米糍、南瓜饼等糕点美食制作纯粹是一种兴趣爱好,后来,随着年纪大了,他就当作小本生意赚取些生活费用。
▲陈桂友与爱人彭千英一起制作糯米糍。
每天早上5时,陈桂友与爱人就早早起床准备制作糯米糍,一人将前日下午打成的糯米粉放在蒸锅上蒸成糯米粉团,另一人在制作花生馅料,工作上既分工又合作。粉团要蒸上一个多小时才完全熟透,其中掌握的火候很关键。柴火过大,粉团就变得干硬没有柔软感,柴火过小,水分得不到充分蒸发的粉团就变得稀巴巴,这一点火候技术都是陈桂友多年实践出来的经验。因此,别人想学师,首先从掌握火候开始。
待材料准备完毕,8时许,陈桂友与爱人就开始表现他们的“绝活”了。陈桂友将糯米粉团搓成柔软的粉头,用熟练飞快的动作扣出一个个重量基本一致的粉头,然后将粉头做成一个凹圈,将花生馅料放在粉头内,包好开口处放在托盘上,一个美味可口的花生馅糯米糍就做成了。根据不同的需要,将南瓜粉、粟粉等不同配料加入糯米糍和熟,就成了南瓜糯米糍、粟粉糯米糍。
▲将糯米糍放在箱柜子里,准备外出销售。
定量加工、流动经营、保证成色。陈桂友制作的美食糕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无论是品质口感,还是选材用料都是地道一流的,他制作的糕点绝对不添加任何的糖精、色素等食品添加剂,是全生态的绿色食品。由于受个人能力有限的原因,陈桂友在夏季每天只加工10公斤糯米糍粉团,在冬天最多加工到15公斤。通常在中午饭后,陈桂友将制作好的糯米糍根据民乐、北流、新圩等乡镇的圩日时间,到不同的地方销售。或许是物以稀为贵的原因,每天下午一上市,不够3个小时就销售完毕。(记者晏传健)
信息来源:玉林日报
值班编辑:覃维
赞赏